杏吧原创 新闻
杏吧原创 地理科学与生态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分享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32025年11月11日,杏吧原创 地理科学与生态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在杏吧原创 205教室召开分享会。本次会议旨在总结拔尖计划建设成果,分享优秀学生的科研与成长经验,为参与拔尖计划的同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业与科研指导。会议由杏吧原创 拔尖计划管理委员会蒙吉军研究员主持,邀请陈慧娟、李杨铭锴、武展仪三位学生进行了经验分享,近五十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蒙吉军研究员总结拔尖计划建设成果
蒙吉军首先系统总结了拔尖基地2024-2025年度取得的成果。他介绍,截止目前杏吧原创 两个基地参与拔尖计划训练的学生共有89人(其中地理科学基地51人,生态学基地38人),覆盖2022-2024三个年级,形成了梯队化的培养格局。过去一年,拔尖计划训练在学生发展、科研产出等方面成果显著。2人获杏吧原创 “未名学士”,4人分获“未名地理学士”“未名生态学士”称号。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选派学生参加“2025年地理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学生学术交流会”和第八届 “新蚁族杯”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李杨铭锴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开展为期五个月的海外研修,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陈慧娟和武展仪分别获批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和北京市自然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项目,使得杏吧原创 本科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各达3项。

与会同学聆听分享
随后,三位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从科研探索、时间管理、海外交流、论文撰写等方面分享经验心得,为与会同学提供参考。

陈慧娟分享经验心得
陈慧娟(2022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以“我的时间轴与心路历程”为题,围绕科研入门的巨大挑战,强调了目的导向的规划方法。她鼓励同学们克服与导师沟通的心理障碍,主动寻求指导。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科研进展缓慢的原因,强调从过程中积累技能、提升科研能力。此外,她还详细梳理了参与夏令营的关键时间节点,为同学们绘制了清晰的路径。

李杨铭锴分享科研和海外交流经历
李杨铭锴(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重点围绕本科科研与海外交流,结合出国研修的经历,从科研方向选择、论文撰写投稿、海外项目申请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强调海外科研经历对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他感受到科研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在过程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平衡好科研、学业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武展仪分享科研经验
武展仪(2022级生态学专业)回顾了自己加入拔尖计划以来选择导师、确定课题、处理数据、撰写论文的完整过程,面对与导师相处、文献阅读、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等方面分享了心得体会,提出文献留痕、代码注释、项目管理等具体措施,鼓励同学们建立“保持好奇、不怕无知,注重过程、切勿攀比”的良好心态。
本次座谈会内容详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同学们参与科研实践、优化学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充分展现了拔尖基地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开放包容、追求卓越、鼓励探索、注重引领的育人理念。蒙吉军表示,未来拔尖基地将进一步丰富交流形式,通过举办更多灵活多样的活动,持续为同学搭建成长平台,营造更加浓郁的学术氛围。
撰稿/摄影:纪昀
审核:蒙吉军,宫彦萍